3月13日,杭州市政府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
(相关资料图)
其中提出,进一步放开学历落户。对已在杭州市区落实就业单位的35周岁以下(以下不含本数,下同)的普通高校大专学历毕业生,可在市区办理落户;45周岁以下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
同时,全面放开县域落户政策。全面放开桐庐、建德、淳安三县(市)城镇落户条件,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就业为条件的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增加县城吸引力。
另外,放宽技能人才落户。45周岁以下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二级及以上证书),35周岁以下高级工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三级证书),在市区工作且已由工作单位正常缴纳6个月及以上社会保险(不含补缴)的,并在杭州市区有合法稳定住所,可办理落户。本人落户时可随迁配偶、未成年子女,不受婚龄条件限制。
具体内容为:
一、进一步放开学历落户。对已在杭州市区落实就业单位的35周岁以下(以下不含本数,下同)的普通高校大专学历毕业生,可在市区办理落户;45周岁以下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
二、放宽技能人才落户。45周岁以下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二级及以上证书),35周岁以下高级工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三级证书),在市区工作且已由工作单位正常缴纳6个月及以上社会保险(不含补缴)的,并在杭州市区有合法稳定住所,可办理落户。本人落户时可随迁配偶、未成年子女,不受婚龄条件限制。
三、放宽投靠落户。开展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长三角区域户籍居民办理夫妻投靠和老年投靠落户时,实行同城化累计,取消《浙江省居住证》条件。
四、优化完善居住证积分落户。优化积分指标体系,调整年龄状况指标,18至40周岁积30分;超过40周岁,每增加1岁减3分,直至不得分;提高个税赋分值,将个人所得税指标项最高分值上限从20分提高到80分。持续推动居住证积分数字化改革,不断提高积分获取和审核的效率。原则上经审核符合积分落户基本申请条件(100分)的均可落户,政府可以根据城市承载能力适时调整落户分数线。
五、推进完善《浙江省居住证》申领条件。在居住地居住登记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就业、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可以在居住地申领《浙江省居住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可凭共同居住生活的父母亲或法定监护人一方的《浙江省居住证》申领。
六、进一步增加居住证持有人权利。探索居住证跨区及省内互认转换,积极推动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逐步提高居住证持有人城镇义务教育、住房保障等服务的实际享有水平,健全完善与积分挂钩的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七、全面放开县域落户政策。全面放开桐庐、建德、淳安三县(市)城镇落户条件,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就业为条件的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增加县城吸引力。
除了放宽落户门槛,杭州还首次发放育儿补助
据浙江日报消息,在2月22日举行的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杭州市政府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出炉。据悉,杭州今年将首次向同一对夫妻生育二孩、三孩,且新出生子女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发放育儿补助,拟向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0000元。
按照2022年人口出生率测算,此次发放育儿补助总金额预计在1.4亿元左右,将覆盖2.5万个家庭。
近年来,杭州常住人口增量已出现回落。
《2022年杭州市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237.6万人,与2021年末常住人口1220.4万人相比,增加17.2万人。
从流入杭州人口的绝对数看,2015年到2022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分别是12.6万、17万、28万、33.8万、55.4万、157.6万、23.9、17.2万,已明显进入了回落区间,且回落幅度还不小。
不仅杭州放宽落户政策,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3年以来,郑州、佛山、乌兰浩特等城市陆续出台政策,放松落户门槛,春节后,驻马店、武冈等多地出台购房即可落户的政策,为新市民、人才等进城购房提供便利和购房支持。
今年2月20日,江苏苏州发布了《苏州市户籍准入登记管理办法》、《苏州市区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落户门槛放宽。常熟、太仓、张家港等县市也出台落户新政,外地人租房也可落户。
七普数据显示,苏州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275万人,是江苏省唯一一个千万级人口城市。2020年12月,苏州积分落户政策调整,苏州与南京在积分落户时,实现居住证年限和社保年限积累互认。
目前,入户南京可以通过积分落户、人才落户、投靠落户、四区落户。
2022年7月,南京发布关于修订印发《南京市积分落户实施办法》的通知,其中提到在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累计纳入我市缴纳年限计算并赋分。南京开启跨省抢人模式。
南京目前执行的人才落户政策,以下人才可直接落户: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没有年龄限制);
●45周岁以下本科学历(含留学归国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
●40周岁以下,大专学历,在南京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社保;
●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
●三级及以上国际职业资格(技能类)人员。
“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我国有近9亿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都超过1500万,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中国的突出优势。”
“更重要的是,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可以说,我们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客观而言,在改革开放起步阶段,中国的人口红利,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为引入外资、扩大进出口提供了劳动力支撑。虽然现在人口增长趋势放缓、老龄化问题变得突出,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不可阻挡的一个趋势是,中国的人口发展模式已逐渐从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过渡,这就是人才红利。
上述内容来自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zxcq@corp.zhuanglala.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