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次集中供地量已占全年供地量62%

作为2021年房地产行业的新生事物,“集中供地”从根本上改变了试点城市土地市场的运行逻辑。至6月末,首轮集中供地土拍均已结束。克而瑞研究数据显示,22座重点城市首轮集中供地共计出让含宅地块782幅,成交金额达到10486亿元。在集中供地模式下,城市间的洗牌与分化在加剧,既有热度居高不下的城市,也有以地块底价成交、甚至流拍的城市。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第二、三批集中供地的来临,未来城市、企业间的洗牌与分化仍会加剧,其中龙头房企策略仍是率先“抢跑”,且优势显著。

广州首次集中供地量

已占全年供地量62%

从整体成交数据来看,22城首次集中供地总成交金额超万亿,土地成交总建筑面积为1.08亿方米,杭州以1178亿元总成交金额居于首位,北京、南京、广州、武汉、上海、重庆土地成交总金额均超500亿元。亿翰智库的统计显示,首次集中供地的城市中,广州首次供地总量占全年供地量的62%。而在供给量板块分布上,郊区占比较高。天津、青岛、无锡、长沙、广州等城市郊区地块建筑面积占比均在50%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实行集中供地的22城中,每个城市都有其明确且严格的土地竞拍规则,精细至一地一规则,不同地块适用不同规则。“双限”“竞配建”“竞自持”成为多城市土地出让必备规则,最大可能稳定地价、稳定房价、稳定预期。从成交结果来看,深耕型房企或本地房企成为拿地的主力。总体上,2020年度“三道红线”指标表现理想的企业,其拿地的总量也会相应较高,“三道红线”踩线较多的企业,拿地数量相对有限。随着企业三道红线指标不断优化,二季度房企投资积极显著提升,TOP 50强投资力度已经升至去年二季度的高点。

新增土储货值超千亿房企已达13家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新增货值百强门槛为105.1亿元,同比上涨32%。年内新增土储货值超过千亿的房企已达到13家。从房企百强各梯队新增货值集中度来看,前十强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房企的38%,较5月末提高2个百分点,前11强到20强的房企占比17%,与5月末保持一致,后50强房企新增货值仅占百强的19%。短期来看,强者恒强的趋势并未改变,在集中供地影响下,投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整体来看,2021年上半年,50强房企投资金额1.64万亿元,与去年上半年持,走势上呈现先抑后扬的趋势,50强房企一季度投资力度延续了去年6月以来下滑的趋势,二季度在集中供地的带动下,投资力度显著高于一季度与去年四季度,与2020年二季度的投资窗口期持

从广州土地市场的情况来看,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截至今年6月30日,增城区涉宅地成交出让136宗,排名广州第一,排名第二的是南沙区74宗,排名第三的是黄埔区70宗。显然,这也是今后新货供应的主力区域。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上半年广州经营用地合计供应81宗,成交78宗,成交总建筑面积达1100.63万方米,同比增加18.8%,最终成交金额达1278.78亿元,同比上涨25.1%。从土地用途看,商住以及商办用地的成交宗数较多,均超20宗,纯住宅用地成交18宗,还有11宗综合用地。其中,综合用地的成交总建筑面积405.66万方米,成交金额395.57亿元,均排第一。这主要是由于番禺、花都以及白云均成交出让了大体量的TOD综合用地。

今年上半年又有不少新的房企进入广州市场,从拿地主力来看,越秀地产、广州地铁、珠江投资、融创、金地、中国铁建等多家房企表现活跃,卓越集团、国贸地产等新晋房企也在1~6月市场中表现突出。

预计第二批集中供地即将到来。业内人士表示,集中供地政策本身无论是初衷还是“双集中”的方式,都会对“控制地价、抑制溢价”有一定的帮助,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各个城市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从首次集中供地的成交情况来看,企业间联合拿地的趋势仍在延续,主要还是本着控制风险的考量,通过与合作方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能够一定程度减低资金压力,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企业的投资决策会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如利润率、开发周期、财务情况等。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考虑到时间节点、项目的开发周期和“三道红线”等因素,年内的第二次、第三次集中供地的市场热度或有所下降。

上述内容来自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zxcq@corp.zhuanglala.com 。

装修资讯企业资讯